每個人的身體內都遍布著大量的 CB1 和 CB2 受體 (接收器)。有研究發現,CBD 能夠通過 CB1 和 CB2 受體來幫助調節人體的平衡,並能成功的對抗炎症。
內源性大麻素系統
CBD、CBN 和 THC 等大麻素能夠與體內的受體相互作用,影響著人們的生理過程、疼痛調節、食慾控制、抗炎以及其他免疫系統相關的問題。內源性大麻素系統運用 CB1 和 CB2 兩種受體,對人類包括其他哺乳類動物進行改善調節。
CB1 和 CB2 受體遍布圖:
已更新:2022年9月2日
每個人的身體內都遍布著大量的 CB1 和 CB2 受體 (接收器)。有研究發現,CBD 能夠通過 CB1 和 CB2 受體來幫助調節人體的平衡,並能成功的對抗炎症。
內源性大麻素系統
CBD、CBN 和 THC 等大麻素能夠與體內的受體相互作用,影響著人們的生理過程、疼痛調節、食慾控制、抗炎以及其他免疫系統相關的問題。內源性大麻素系統運用 CB1 和 CB2 兩種受體,對人類包括其他哺乳類動物進行改善調節。
CB1 和 CB2 受體遍布圖:
已更新:2022年9月2日
現今有許多不同的大麻濃縮物的萃取方式,不同方法生產出的濃縮物也有不同名稱,但所有的方法都是從大麻植物的毛狀體中萃取大麻素和萜烯開始。
幾個因素會影響大麻濃縮物的質地、效力和風味: 大麻本身的品質及使用的部位;是否使用溶劑的萃取方式;萃取後的提煉技術等。
原材料
大多數的 dabs 都是用大麻花朵或是修剪後剩下的殘枝枯葉 (trims) 作為原始材料。收成大麻時,糖葉 (從大麻芽的側面長出的小葉子) 和其他雜葉會被修剪掉,而用這些殘留的部分所製成的濃縮物稱為 “trim run”;當只使用大麻花 (苞) 製成的濃縮物稱為 “nug run”。兩者比較下,後者因整棵大麻含有的萜烯比僅是修剪剩下的枝葉要高出許多,質地也相對地比較高級。
溶劑萃取法
Dabs 通常由工業用提煉機器大批量產。為此,必須將大麻植物和溶劑 (例如丁烷,丙烷等) 一起置於閉路循環的空間中數小時,溶劑會將大麻素和萜烯從毛狀體中剝離,質地類似濃縮漿液的物體成形;然後再把漿液與溶劑分離,此時出產的大麻萃取物通常會做更進一步的精煉。因為溶劑的萃取方式大部分都是使用丁烷,所以提煉出的大麻濃縮物成為 “BHO” (butane hash oil)。此方式比無溶劑萃取更便宜、更容易製造,但使用化學溶劑總會讓人有後顧之憂。現今所有合法的大麻市場,使用溶劑萃取必須經由有培訓、有執照的專業人員操作,並且在閉路循環系統中進行,以確保安全。
無溶劑萃取法
此方法是利用溫度變化和物理操作將毛狀體從大麻植物中分離開來。比如說,Bubble hash 的製作是利用冰水浸泡大麻,水會凍結並將毛狀體與植物分離。另一種是使用篩子摩擦的方式收集大麻脂 (resin) 或是粉狀結晶體 (kief),然後將它們壓扣在一起。還有就是通過兩個加熱板擠壓大麻,以擠出熱油而生產出 “大麻松香” (rosin)。一些無溶劑萃取方法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,所有無溶劑萃取都是天然、手工製作,並且被認為更加純淨因為無化學物的添加。但因為製作更消耗人力,此方式比製作 dabs (溶劑萃取) 要來得昂貴。
冷凍萃取法
大麻也可以在收割時立即冷凍,然後將整株植物放入提煉機裡,全程保持在凍結的溫度。使用冷凍萃取方式的濃縮物會賦予一個 “活性” (live) 的標名,像 live resin 或是 live rosin。此方式對業者來說是最省錢省事的選擇,因為他們不須去修剪、烘乾或其他勞動。
精煉
如果是無使用溶劑萃取,這時的濃縮物已可以使用了。但如果是使用了溶劑,在清除溶劑後還將進行最後一步 “脫蠟” 的過程。脫蠟 (dewaxing) 是種純化的過程,能去除植物油脂和蠟的成分,使濃縮物更溫醇美味並看起來清澈不混濁。
濃縮物也可使用攪打的方式將油的質地轉變成蠟的質地。這是通過攪動導致大麻素 THCA 的脫離後結晶,並將萜烯從大麻素中釋放出來。如此做法能帶出濃縮物的風味。
已更新:2022年9月2日
大麻素的功能類似於神經傳導物質,它們參與在整個大腦、神經和免疫系統的神經細胞之間發送信息。能夠與人體內部受體互相作用的有兩種類型的大麻素: 體內自產的內源性大麻素,其二則是在植物中發現的大麻素。
自古以來人類一直在使用大麻來改善生活,但是對這個化學物的第一次洞察是晚在 1930 年代對發現的 CBN 做出鑑定及分離研究。另一種大麻素 – CBD 在 1940 年被發現並分離出來,這也使科學家能更進一步的分離出最著名的大麻素四氫大麻酚 (THC)。 1963 年以色列生物化學家 Mechoulam 發現了更多關於 CBD 的結構,並在 1964 年與同事成功發現並分離出 THC 的大麻素。
到了 1980 年代,藥理學的大麻植物詳圖陸續被發現,但它們的真實作用卻仍然未知。當時科學家們已認定大麻的化學特性一定與我們體內的受體有關,一直到 80 年代末、90年代初他們才發現了 CB1 以及 CB2 受體的存在。CB1 受體主要存在於腦和脊髓神經細胞中,而 CB2 受體主要存在於免疫系統中。還有發現CB1 受體能與 THC,具有精神活化特性的大麻素,相互作用的特性是一個重大的突破。
1992 年, Mechoulam 發現了一件趣事;人體內自然產生的內源性大麻素 anandamide,是來自梵文的 ananda,意思是 “幸福”。人們覺得這是一個啟示,它代表了大麻素在全身系統中起的作用。
Anandamide,花生四烯酸乙醇胺大麻素
Anandamide 的發現是一個醫學的突破,因為它使科學家了解身體是如何在內部調節我們的 ESC;無論我們是否通過使用大麻補充它,ECS 在我們健康中發揮著良好的作用。anandamide 與我們體內的大麻素受體相互作用時,它會產生一種幸福感。幫我們運動時,身體也會自然產生anandamide,這就是為什麼有「 跑步者的愉悅感 」所說。當然除了大麻以外還有其他許多方式能夠攝取大麻素;人們能夠通過運動、按摩和吃含豐富石竹烯的綠葉蔬菜和含豐富 omega-3 的食物來激活 ECS 運作。
一位醫學雜誌編輯說到: “如何將我們對 ESC 的理解應用到醫學將會對人體健康產生重大的影響,因為我們將繼續在一個日益混亂和壓力越來越大的世界中生存。” 編輯繼續: “自古以來 ESC 就幫助人類適應並克服了看似無法克服的生理困難,現今對 ESC 的研究在日益的增加。我們對 ESC 了解得越多,就越能增加生存及繁茂的機會。”
大麻素的隨行效應
隨行效應是大麻素和萜烯在相互作用下效果最好的廣泛理論。有研究發現,大麻素相互效應所共同產生的醫療效果,遠比使用單一的大麻素要來的強大。例如由合成 THC 製造出的 Marinol 藥品,就不及含有多種植物化學元素的藥物有效。
如果將這一理論應用在行銷策略上,許多主打 “全譜” 的大麻萃取產品代表它含有除了 CBD 外的大麻素和萜烯。目的在宣傳產品內含有整棵植物的豐富大麻素,透過隨行效應帶來更多更有效的改善作用。
充分的了解並研究內源性大麻素系統,科學家們認為這是開啟治療幾乎所有疾病的鑰匙。